拓培猎头网_知名的广州猎头公司
拓培茂名猎头网_茂名猎头公司导航菜单
图片
图片
文章正文
广州:让“历史文化名城”名声更响亮
   2022-01-07 14:13:37    文字:【】【】【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选址康陵遗址以西依山而建,集教育、研究、展示、文化休闲与公众考古四大功能于一体。

大洋网讯 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广州,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长期以来,广州都是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中国唯一持续2000多年从未间断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也是近代历次变革、革命的策源城市,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目前,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716处,其中国家级33处、省级49处、市级373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12处。

广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在文物保护方面有何亮色,未来又将有怎样的远景宏图?记者专访了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刘晓明和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易西兵,听他们一道究竟。

完善法制体系

为文物保护保驾护航

刘晓明说,一直以来,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近年来,广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以及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完善法规制度、夯实文物保护工作基础、加强文物保护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文物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大力推进城市考古和遗产保护,积极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和红色史迹保护与红色文化传承,令岭南文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创新文化愈加彰显。

2013年,新修订的《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正式施行,此后《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广州市博物馆规定》先后公布,《广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规定》《广州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广州市地下文物原址保护补偿办法》《广州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前考古调查勘探程序暂行规定》《广州市文物活化利用试行办法》《广州市文护工程检查办法(试行)》《广州市文物保护项目专家组成人员选取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文件相继出台,初步构建起覆盖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不可移动文物和馆藏文物及博物馆的比较全面的地方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体系。

2014年,广州在国内首次通过地方立法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截至2021年,市级财政已累计安排落实3.3亿元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补助789个文物保护修缮、保养项目。

“广州对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护的系统性、制度化补助机制,在全国独树一帜。广州的文物开放利用工作也纳入了国家文物局首次主编的文物建筑开放案例。”刘晓明说。

引入社会力量

让更多“眼睛”关注文物

文物保护久久为功,要在夯实基础和精细操作。刘晓明介绍,目前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组织开展挂牌,其他市级以上文保单位均已完成挂牌;所有国保、省保单位及部分市保、区保单位竖立了说明牌;并对文物的基本信息进行了数字化建档。此外,广州市文化遗产信息管理平台、广州市文物数据管理与信息应用平台一期建设已告完成。而且广州还梳理公布了广州市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410处;完成广州传统建筑壁画、古代城防遗存等专题调查;公布了首批214处革命文物名录……公众不仅可以对身边文物的来龙去脉一目了然,也将能通过大数据平台更好地挖掘广州文物资源的深度内涵,拓展、延伸其价值。

和许多历史文化名城一样,广州巨量的可移动、不可移动文物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保存状况不一,需要有灵活、精细、因地制宜的策略进行日常维护和长远规划,也要有有效的机制,明确责任主体,让文物保护有的放矢。

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指引下,从2014年开始,通过不断完善文物保护监督员队伍,广州基本建成了“市-区-街(镇)-村”层级文物安全监管体系。近年来,广州开始引入社会化服务,加强全市文物安全检查、抽查。天河、黄埔、海珠、增城等区也相继引入社会力量,加强文物安全监管。

在此基础上,广州开展文物安全大排查,摸清底细,建立台账,并率先试行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完成376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管理使用协议书》的签订,把文物保护的责任依法落实到管理责任人。同时推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开展田野不可移动文物监管试点,并依托广州市文物保护监督员工作站开发文物巡检管理系统。

率先创新机制

让考古和城建并行不悖

“2013年,广州就在国内率先形成了‘先考古、后出让’的考古工作机制,得到国家文物局的认可并向全国推介”,刘晓明说,广州在国内率先推出并落实国有土地储备、出让前考古工作制度和政府承担考古工作经费制度,划定公布了首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制定完善了《广州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前考古调查勘探程序规定》。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易西兵介绍,广州是中国受现代考古学思想影响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列为全国“城市考古的重要据点”。60余年来,以麦英豪先生为代表的几代考古工作者通过艰苦卓绝的工作,发现、抢救和保护了大量地下文物资源。增城金兰寺遗址、浮扶岭遗址、墨依山遗址,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南汉二陵,广州西村窑等重要考古遗址,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南越国宫署遗址、南汉二陵的发掘三次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王墓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易西兵说,“十三五”期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广州市区土地收储和各项城市建设工程,开展考古项目1479宗,年均近300宗。完成考古调查项目929宗,调查面积约20226万平方米;勘探项目481宗,勘探面积约1240万平方米;发掘项目69宗,发掘面积4.57万平方米。发掘新石器时期至清代墓葬2380座,出土各类文物13016件(套),以及数以万计的文物标本。2021年全年开展考古项目240个,完成调查面积1.2亿平方米;勘探项目75个,勘探面积222万平方米;发掘项目12个,发掘面积13931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墓葬755座,出土文物1892件(套)。黄埔陂头岭、增城金兰寺、海珠区南石头监狱遗址等考古发掘项目获得重要发现。

还有一系列实打实举措在路上

刘晓明说,接下来,广州将加强对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全面摸清全市各类文物资源的基本信息和保存状况,加快制定《广州市革命史迹保护办法》,开展《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修订,制定和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前考古调查、勘探工作程序规定》、广州市重要文物保护事项审核制度、文物保护工程检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广州还将实施文物平安工程,建设文物安全监管平台,推动视频监控建设,健全文物安全防护标准。推动将文物安全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加强文物保护执法督察,全面落实区级、街道/镇级文物行政执法职能,实现文物行政执法主体全覆盖。加强部门协同,健全公安、消防、城管、文物等联合执法机制,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文物安全。还将加快推进文物保护规划编制。

广州将结合当前全国普遍强化考古机构设置的新形势,推动将原定给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100个编制落实到位(目前到位75个)。争取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指导、督促各区依法将文物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

“十三五”期间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广州市区土地收储和各项城市建设工程,开展考古项目1479宗,年均近300宗。完成考古调查项目929宗,调查面积约20226万平方米;勘探项目481宗,勘探面积约1240万平方米;发掘项目69宗,发掘面积4.57万平方米。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浏览 (26)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0) | 反对(0) | 发布人:网站编辑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访问统计